宁静治理既不可“先笑” 也不可“后乐” |
点击次数:18036次 宣布时间:2017/8/22 |
记得有一次与一位在企业管宁静的朋友闲聊,说道宁静的话题,我随口问了他一个问题,宁静是什么?他很认真的回覆道:宁静就是一根始终绷紧不松开的弦,容不得有丝毫的懈怠和麻痹,什么时候也笑不起来,也乐不开怀。 追念许多宁静事故,不正是有制度,却不严谨,平常而谈,执行起来无依据可查。在执行历程中,忽视历程治理、细小要害环节,该治理的治理不到位,该严格的却碍于情面,清淡描写,致使许多宁静事故是在治理者、执行者和施工者清醒的意识中不应爆发的事故却依然爆发了。“知易行难”之所以是一个永恒稳定难题就是这个原理。 特别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决策者、治理者一味唯“结果论”。关于任何一个企业的决策者、治理者、执行者,在第一意识就应认识到,任何事情的结果都是由历程爆发的,什么样的历程爆发什么样的结果。宁静治理重在历程,控制了历程就意味着控制了结果。宁静治理中最可怕的现象是“忽视细节”和“历程治理不严谨、不透明”,并因此导致历程治理失控,最终体现为结果失控。 包管政策规则的有效执行比发挥人员的积极性更重要,宁静治理最基本的要求是控制到“每人每天每时每一件事”,开始从严,从严究竟。从近几年所爆发的事故的企业,正是由于以局部人为的习惯在制度制定上、执行上将制度“弹性化”。一边是种种宁静治理制度不绝出台,另一边却是重大突发性宁静事故在爆发,这种宁静制度下的宁静事故折射出一些地方和企业在宁静治理体系中保存缺陷。部分制度由于制定上的缺陷和可行性、可操作性不强,最后沦为无法有效执行的安排。究其泉源,并不是缺少与宁静相关规则制度,而是制度执行不力,不少制度没有获得很好的执行,保存重制定、轻执行的现象。也就是说,制度的生命在执行,再好的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也形同虚设。 决定人们行为的不是思想、理念、知识,而是习惯。但凡制度化的内容,都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治理最可怕的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没有权威性。有制度而不可有效的执行,比没有制度对企业治理的危害更大。 有效的制度执行力是宁静治理的法宝。宁静制度执行不力,会最终导致制度失去应有的约束力和公信力,也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宁静事故频发易发的重要泉源。有了制度,更需要执行得“掷地有声”,如果光划定不执行,制度无异于“一纸空文”。现实中,缺少监督比比皆是,集中体现在上级难以监督、同级不肯监督、下级不敢监督上。是否执行了制度,制度执行的如何,这些都是缺少监督,缺少监督机制,也缺少监督的心里习惯。而失去监督的宁静治理,仅仅依靠生产者自律,制度很难包管不被忽视,宁静事故也就会随之而来。同时在制度执行上要充分体现公正、果真、透明,要用刚性的手段使执行制度成为企业宁静生产的利器,使制度执行越发有力,监督越发有效。 在许多宁静事故中,往往保存领导责任事故,也就是说,我们的宁静治理制度从地方政府和企业治理决策者那里就没有获得严格的执行,致使上行下效,导致事故爆发。一些地方和企业在制度执行上随便坏规则一般都是从所在地方和企业领导开始的。更可气的是,有的领导干部明明很是清楚什么是硬性划定,却因自身政绩和局部经济利益而想方设法绕开制度睁一眼闭一眼,对下级治理者所违反制度不按程序违规执行也是听之任之。从制度的执行效果如何,可以看出治理者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如何,只有不绝提高治理者的内在素质,使之具备高尚的宁静品德素质,把宁静事情视为“天”字号大事摆在一切事情的首要位置,从严要求,从上到下一视同仁。同时要实行宁静治理问责制,使领导干部在制度执行方面切实负起责任,在日常生产治理中勇于脱手,敢于监督。如此,制度才华成为有约束力、有执行力的刚性制度。 日常事情生活中总讲宁静是一个天大的事情,其实只要我们上下一致都重视起来,一切从“心”开始,做好宁静生产环节中的每一件事,其实宁静自己就是一件简单的事。 |
·上一篇:班前会是施工宁静事情的基础 ·下一篇:水利水电宁静生产专业知识(二) |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
All right reseverd. Copyright 2011 版权所有 利来国际
地点: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景路中段202号 邮编:710018
电话:029-89101580 传真:029-89101580 技术支持:佳豪网络